English

试为现代经济学正名

1998-11-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毛增余 我有话说

王则柯教授是浙江省永嘉县人,生于1942年。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拓扑学专门组,师从著名数学家江泽涵教授和姜伯驹教授。70年代,由于数学和经济学之间的深刻联系所展示的诱人前景,王则柯教授逐渐踏上了经济学教育和研究之路。1990年至今在中山大学经济学系和岭南学院任教。在此期间,他曾到美、加、日、欧等地几所大学做访问学者。现在他主要开设微观经济学和博弈论等数理经济学方面的课程,培养现代经济学包括数理经济学方向的研究生。王教授经常谦称是一个半路出家的经济学教师,兴奋点始终落在培养学生的工作上。其实他的学术著述颇丰,学术轨迹也很清晰。最近他把几年来的教学心得和学术探讨作了一次较全面的总结,推出了一套丛书,名叫《走近现代经济学--岭南系列》,包括《博弈论平话》、《经济学直面现实》、《市场经济·中国案例》、《游学北美》、《信息经济学浅说》、《拓扑学方法和经济学应用》、《市场经济与政府责任》、《美国税制》等8种,其中前面4种已经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岭南系列》为引导广大读者正确认识现代经济学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为读者走近现代经济学、为现代经济学贴近读者架起了桥梁。更重要的是王教授一直主张为“现代经济学”正名。

我国的经济学教学和研究领域,很少能听到“现代经济学”的说法,更多的是让“西方经济学”代劳了。然而,“西方经济学”的内涵是相当含糊的,在权威的经济学辞书上根本找不到“西方经济学”的条目。

翻开我们的“西方经济学”教程,几乎都能看到类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种四平八稳的文字,这样一种远未深入就急急忙忙摆出一副划清界线的架式,这样一种既“爱”又“怕”的心态,不知扼杀了多少莘莘学子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性。

“西方经济学”这一称谓本身就意味着我们对其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感。它的发明和使用,说明我们经济学界有不少朋友对其有成见。这种成见一方面表现在:认为“西方经济学”在本质上就是错误的。如前些年一些教科书就认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思想”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都“已经被证实是错误的”。既然中心思想和核心内容都错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开设“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来“毒害”我们的大学生呢?另一方面表现在:我们对“西方经济学”知之不多。本来,“西方经济学”已经是比较成熟的经济学理论,由于对其没有系统研究,或者是出于“姓社姓资”的顾虑,无法或不敢运用这些成熟的理论来指导实践,等到撞了南墙回过头来一看,常常却发现人家已经把其中的道理讲得很清楚了。有些人认为中国不能搞市场经济,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市场力量不是万能的。其实,关于市场力量的弱点,国外的学者比我们的批判更彻底,而且早就写在经济学教科书上了。

正如王则柯教授所鲜明指出的那样:“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属于全人类。在基本理论的层次上,不会有什么‘西方经济学’或‘东方经济学’。”(《经济学直面现实》第14页“经济学思考”,第219页“‘西方经济学’不是一个科学的学科概念”)谁也没有把自由落体理论称为“西方物理学”!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经济学教育也不应该自我封闭、划地为牢。要想学好用好现代经济学理论,彻底一点的做法,是摒弃“西方经济学”的提法,还现代经济学以真面目。

为此,王则柯教授呼吁经济学教育和研究要规范化、现代化。在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学,经济学学生拿的是“科学”学位,文学学生拿的是“艺术”学位。这与我们迄今一直把经济学划入“文科”大相径庭。在我国,学理科的往往看不起学文科的。有一种说法,文科的学生更多的是依赖死记硬背,学习成绩只反映了记忆力的状况;而理科学生则讲究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说法确实有偏颇之处,但在现实中也有相当多的依据。经济学的这种“文科特性”,是我们长期以来不重视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的规范化和现代化而造成的。有的人甚至认为,只要多关心报纸,多记忆一些数据和事实,多使用一些专门术语,就可以在某些大学里讲授经济学课程。最近,连“街上流行经济学家”的说法也出现了。可见,经济学已经被糟蹋成这样了!

严肃的经济学研究需讲究摆清楚前提条件或者假设条件,然后展开论证。因此,现代经济学也具有理科特性。为此王教授一直强调经济学学生要像理科学生那样做习题。他认为,不做习题,训练不出合格的经济学学生。这种训练,就其方法论哲理来说,就是假设推理的逻辑训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